前言:
弱電系統的技術含量高、建設周期長且過程復雜,弱電行業技術規范標準不統一,在弱電系統建設中許多環節過程存在弊病,資質管理與市場準入方面也不盡如人意,不合格集成商、工程承包商和供應商充斥市場,與弱電工程相關問題較多。 本文重點總結了與弱電工程有關的問題,只對事不對人,對事討論。
正文:
一、 行業特點問題
弱電系統的子系統多,技術涉及自控、通信、計算機、電子、傳感器、機械等領域,現有的理論體系,有些焦點問題還未形成定論,值得借鑒推廣的工程建設經驗寥寥無幾;弱電設計在實際工程中很容易受其它專業、單位人員的制約,往往在工程后期設計才能全面展開,造成設計時間緊張,來不及深思熟慮;工程實施中招投標行為不規范,系統產品隨意變更,造成許多設計工作的浪費;施工圖與裝修嚴重脫節,用戶要求的不恰當、不明確,使設計人員做了很多的無用功;用戶功能隨時變更,更給設計帶來很多的不便。
二、 技術標準問題
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如上海、江蘇、山東等省市已制定了地方的設計標準,郵電部也在制定綜合布線標準,但整個弱電集成系統的行業標準或全國性的規范還沒有形成。依據什么標準進行設計,要達到什么樣的等級及設備水準,如何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國際技術標準,如何進行工程質量評定和驗收,這些都是弱電集成市場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三、 建設導向問題
許多業主、政府主管部門、一些甲級設計院、大型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公司,均對整個弱電設計存在誤區,對設計的程序、過程、內容不很明了,在整個設計接力棒中,設計者間的水平存在差異,設計分工還不合理;對采用的技術、設備用其運行條件缺乏了解,搞不實宣傳,有的投資商在已建、在建的智能建筑中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智能化要求,對系統要實現的功能心中無數,表現出很大的隨機性;有些業主片面追求技術先進功能齊全;另有一些業主則中求自己的樓能戴上智能的帽子即可;特別是在設備選擇或系統集成方面往往屈從潮流或隨意拔高,導致設備和設施不能正常運轉,造成投資上的極大浪費。
四、 資質管理問題
一些系統集成商在沒有接受有效資質的情況下,打著“國內領先、國際先 進”等旗號,到處承攬工程,致使在全國范圍內智能建筑的設計與施工存在質量管理上的失控。現在有許多公司通過各種手段、拿到智能建筑設計證書和智能建筑總承包商證書,但是它們對智能化系統并不了解,設計和建造出來的智能化系統讓業主吃盡苦頭,有的公司在申請的時候,具備從事智能化的實力,過一段時間,相關人員的流動又使他們不具備條件。
五、 市場準入問題
我國的設計單位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經營管理不夠靈活,與國外相比在掌握世界先進技術方面存在差距,因此國內智能建筑的設計市場大部分被國外的設計單位和集成商所占領,加上所選用的智能化產品有90%以上是國外產品,使得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長期受到國外的制約,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國外的智能化產品五花八門,各種標準也不統一,一些生產廠商并不愿意把通訊格式和通訊協議公開,即使公開,其開放的程度、內容也往往受到諸多限制。此外,部分設備不能達到或滿足國內有關消防和保安等方面的要求。更嚴重的是,目前并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來阻止不符合要求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六、 設計人才匱乏
具有計算機、通信、電氣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又具有豐富的設計經驗與技巧和對新技術敏銳前瞻能力的設計師匱乏;一些弱電設計者閉門造車,嚴重脫離實際和用戶需要,一味地追求高標準、高檔次,設計千篇一律,造成許多弱電工程后天不足;一些弱電設計者因專業知識缺乏,導致許多集成系統未能實現一體化管理,各子系統相互獨立,自成體系,當發生全局事件時,不會形成系統聯動配合集中解決事件;一些弱電設計者設計的子系統開放性不足,給系統升級和網絡互聯帶來很多困難;一些弱電設計者忽視設備對環境和運行條件的要求,造成設備安裝使用困難,或者是給設備安全留下隱患。
七、 供應商問題
絕大多數的產品設計者們只懂得他們自己所涉及的范圍較窄的專業技術,具有搭建單項子系統的能力,缺乏本公司產品與其他子系統接口組網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實際工作經驗;有時設備供應商出廠的設備甚至于都未經過嚴格地檢驗和組網能力測試,就發送到施工現場直接交用戶使用;絕大多數設備供應商派出的技術支持工程師的專業技能較差,現場實際工作不多,有些人連本公司主推產品的核心功能原理也弄不清楚。
八、 集成商問題
目前市場上弱電集成公司十分多,用戶搞不清楚他們到底是工程承包商還是系統集成商,或者他們即是工程承包商同時又是系統集成商,許多系統集成商有資質沒有弱電集成技術設計實力,許多系統集成商即沒有資質又沒有弱電集成技術設計能力,許多工程承包商借用別的公司資質冒充系統集成商;一般來說,這類公司他們弱電集成技術水平非常低,甚至于根本不懂弱電集成技術,他們不考慮子系統之間的兼容性,不考慮子系統集成以后是否能夠安全可靠運行,也不管系統能否滿足用戶需求,幾乎不做任何修改原樣照搬他人的弱電集成設計方案或者把設備廠商提供的單項子系統進行簡單堆砌,完全依賴設備廠家七拼八湊做設計,在他們提供的合同設計方案或宣傳用的技術資料中隨處可見抄襲痕跡,常常出現張冠李戴胡說八道的笑話;也許因為行業技術規范標準不統一同時缺乏現場施工經驗,有些正規的行業設計院提供的弱電集成規劃設計、弱電集成方案設計與施工圖詳細設計可用性可操作性都很差,甚至于完全與實際施工環境條件背離。
九、 工程商問題
資質低劣或沒有資質的工程承包商讓用戶防不勝防,這類公司通常膽子特別大,他們敢拿別人的業績冒名頂替,他們打著名牌企業子公司的旗號(實際上已完全脫管或只是掛靠或根本沒有絲毫關系)并以名牌企業集團為后盾,漂亮的寫字樓、豪華商務車和熱情的款待極具有欺騙性,在招投標考查中以虛假技術與資金實力蒙騙用戶,一舉奪標;“做三邊工程、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高喊全額墊付資金,轉包工程扒皮掙錢。”是這類工程承包商的最大特點,他們違反“先勘察后設計,先設計后施工”的弱電集成系統建設原則,在取得合同預付款后,邊設計,邊施工,邊勘察,錯了再改,改了再出錯,拿用戶千錘百煉,欺服用戶不懂技術,結果返工不斷修補不止,工期被一拖再拖;資質低劣或沒有資質的工程承包商企業不穩定,沒有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員工如同走馬燈一樣,流動特別大,公司沒有完整的工程技術檔案,技術隨人員流動而流失;工程承包商的施工技術隊伍是一群毫無實踐經驗的新手,這些人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貧乏又看不懂英技術說明書, 他們大多數人不認識儀器設備端子符號IN、OUT、RF、SPEAKER、MIC、AUDIO、VIDEO的意義,做的連線端子接頭不是短路,就是虛焊,再就是斷路,電氣接觸不良與接錯設備接口帶來的嚴重后果是燒毀設備與系統出現故障后極難查出故障原因,甚至于根本調不出系統功能效果,用戶巨額投資建設的弱電系統變成半拉子工程、垃圾工程或者擺設工程;某地工程承包商雖然業績突出有名氣,但因人才流失、技術斷檔與技術殘缺,無法向用戶提供良好的質量服務,面對用戶弱電系統出現的嚴重故障或用戶的擴容改造,感到力不從心。
十、 施工組織混亂問題
由于行政管理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施工單位按專業劃分得太細又太多,實際工作很難協調。經常發生誰先進場施工,誰占方便位置,甚至占用其他系統預留孔,導致后續工程施工困難,沒有解決好各專業設備及其管線間的施工配合。